{{ $t('FEZ002') }}推廣|
看見潛力,讓信心飛揚/ 新北市永和區戴老師
十七年前,初任教職的班級中,有位隔代教養的學生,小小的三年級生,媽媽未婚生下他數年後,嫁人另組家庭;外婆與他同住,卻在不耐煩時叫他「垃圾」,也曾帶他搭乘最早班捷運從文山區趕至淡水,向生父索取生活費。
那位名字中帶有名車中文譯名的孩子,外型矮胖、天真無邪,運動細胞不算靈活,課業屬於需要補救教學等級。說話「直爽、直白」的他,常不小心得罪同學而不自覺,班上人際關係不佳;同學異質分組時常怕與他同組;常和班上某生打架吵嘴。
我和他相處了兩個月後,發現唸讀慢、難以寫作的他,其實「臉上時常保持微笑(雙頰還有嬰兒肥狀的福相)、喜歡上臺表演、肢體動作可愛」,最重要的是「敢在人群發言」且「不用事先打草稿」,於是我設計了班級才藝會,在他告知「自己沒有才藝」時,我邀請他是否考慮「擔任節目主持人」,並告訴他:「那是一項不容易的才藝!」
在引導他思考個人特質之後,那孩子開心的接下主持擔子。沒想到,三年級的一場表演會,自此,班上只要有主持機會,同學們力邀他,而他自己也展現出不同於其他課程中的自信。也因而漸漸對自己的作文態度轉變,不會再以「我不會」來逃避,因為他記住了我曾說:「要當主持人,不但臨場反應要好,具有幽默感,記憶力好,而且要自己在『腦中』想文句,立即想好要說什麼話,包含開場白、稱讚表演者、分析他們表演的內容、串場的連接詞……」
{{ $t('FEZ003') }}2020-01-02
{{ $t('FEZ005') }}482|